上篇文章可能比较晦涩,思路很乱,还有点意识流的味道。后经过反复思考,我还是很喜欢当时天马行空的行文风格,就“忍痛不割爱”了,原文呈现。

今天是“π”的节日,于是要探讨其中压轴段中提到的西方二十世纪三个重大的发现—“墨菲定律”,“帕金森定律”和“彼得原理”。

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: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,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,它总会发生。另一种说法是,看似一件事好与坏的几率相同的时候,事情都会朝着糟糕的方向发生。当然这两种定义都包涵了极端的成分。

这个由一名工程师突发奇想的定理非常有意思,细细品来,总觉得有些匪夷所思、不合常理。还有另一种说法:我们所思所想的事物中有99%是不可能发生的。墨菲定律正好就阐述了这剩余的1%发生的概率之大。细心或是勤于思考的人此时一定不会放过:若是坏事发生的概率很大,又何谓是仅仅有1%?不知是哲学与文学向来就是南辕北辙还是殊途同归,总之这个问题一直都在被争论,一直也没有答案。

就像这次考完研,我丝毫没有去琢磨“后路”,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担心自己会出现在低分段的名单中。结果震惊的,对我来说更是惊悚的,压线一分,我“幸运”地越过了初试的门槛。不得不说这分数迎合了这条古老的定律,而且是迎合的如此恰如其分。如果我担心自己会发挥不好,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,不管是在考试之前还是考试之后,它总会发生,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;但我从未涉及到落榜的事,所以没有“金榜题名”,但我已“榜上有名”。

我曾搜过百度百科上的有关该定律的表述,小编用一本日本的阴阳学著作《晴明逸话》来解释它:所有生物包括人都被各种东西束缚,束缚的存在就是自然法则之一。人要面对“时间”这样的“枷锁”,身体是装着灵魂的容器。也同样束缚着灵魂。人无法摆脱束缚的枷锁,而且很多束缚的枷锁,是所有生物都有,而不是人独有的。世界上只有一种枷锁是人独有,这个枷锁的能量很强。语言就是人独有的最可怕最强的枷锁,人们一说出,就无法收回自己刚才说的,说出的不能当作没有发生。如果担心坏事可能发生在内心自言自语这样坏的事情就一定发生。

不管是何人有何种理解,至少我们是知道的:这个定理说的不是什么好事。规避它,难;那就只能让它影响到最小。

帕金森定律又被称为“官场定律”。美国学者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,写了一本同名的书,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:一个不称职的官员,可能有三条出路。第一是申请退职,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;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;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。

他在书中分析道:“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,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;第二条路也不能走,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;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。于是,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,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。两个助手既无能,也就上行下效,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。如此类推,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、人浮于事、相互扯皮、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。 在行政管理中,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,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,每个人都很忙,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。这就是‘金字塔上升’现象。”

与之相呼应的彼得定律,我个人喜欢称之为“官场第二定律”,其主要内容是:“在一个等级制度中,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”。也就是说,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(胜任),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;其后,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,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。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,“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。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。”

这两条官场定律又是在给鼓吹政府效率的仕途者泼冷水,但随着新一届政府分工更加明确,我满怀希望看到这个矛盾被缓解;但终究能不能在个人内心与外界实际中找到平衡,人类已经并还将继续纠结下去—内心足够强大以自省,不管你是能不能,我是真不行。